中国游大热入境游客激增带你体验新潮旅行方式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纷纷涌入中国,这不仅是因为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,更因为入境免签政策的持续扩展,助力了中国旅游市场精准复苏。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、支付系统日益便利,众多外国朋友走进了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,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新奇。
“周五就下班去中国!”这句在韩国社交平台上火热传播的话,成为了一种新潮流。年轻人们借助周末的时间,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中国之旅。实际上,“中国游”已经不止吸引了韩国朋友的目光,世界各地的游客也将目光聚焦在这里,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根据最新统计,中国已与26个国家建立全面免签协议,针对38个国家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,且与157个地区缔结互免签证协定。这一政策利好无疑为入境旅游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,令人期待。
无论是繁华的长安街,还是宁静的西湖,入境游的热潮使得大街小巷都能隐约看到外国游客的身影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外国游客的城市选择也逐渐丰富,许多“回头客”纷纷选择再度造访,探寻中国的奥秘。
在上海,来自芬兰的巴斯夫妇跟随导游刘先生骑行游览。这条自定义的骑行路线,带他们从历史悠久的武康大楼出发,穿越前法租界,走过人民广场,再到达热闹的外滩。沿路,刘先生还特意带他们走进一个热闹的菜市场,向他们讲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。
“通过交流,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对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。”刘先生脸上的笑容透露出满满的成就感。他愿意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分享自己的经历,促进文化间的交流,这让他更加热爱他的职业。
数据显示,2023年1月至11月,全国各口岸接待入境外国人2921.8万人次,同比激增86.2%。特别是通过免签入境的游客数量,好似逆水行舟,创下了1744.6万人次,同比增长高达123.3%。可见,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成效显著。
不止于此,入境游政策的利好仍在不断释放。最近,国家移民管理局宣布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的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,新增了21个入境口岸,并扩大了活动区域,这无疑进一步提升了外国朋友的出行便利。
为配合这些政策,多个城市也在积极进行服务的升级。上海的浦东和虹桥国际机场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,为外籍游客提供更优质的体验。而在景区,双语标识和预约服务的增加,让更多的外国游客感受到家的温暖。
华侨大学的一位教授表示,来华的外国游客促进了酒店、餐饮、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,持续释放消费潜力。在他们的到访中,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活跃,无疑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
在一场购物中,芬兰的梅女士因流行的筷子文化而兴奋不已。她表示,筷子不仅具有实用性,更是独特的中国文化象征。精致的工艺作品让她对中国的手工艺术感到另外一种向往与喜爱。
中国的旅游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。在这里,外国游客可以真实地感受中国的历史底蕴与现代化成就,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。与此同时,伴随入境游的火热,地陪和伴游等新兴职业也在市场上逐渐兴起,满足游客对本土化体验的需求。
然而,需求与市场仍存在不小的矛盾,部分地区的地陪服务尚未完全跟上。对此,教授们建议,应该通过专业机构介入对地陪人员的评估,使其更专业化,提升游客们的整体“中国游”体验。
展望未来,国家移民管理局将持续推进移民管理的便利化,期待更多的外国朋友能走进中国,亲身感受新时代的中国之美。无疑,中国游的热潮将会引领更多旅游方式的变革,为国内外的游客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